小兒腹瀉 不可輕忽01 Apr, 2008
主講者:沈靜芬醫師
小兒腹瀉 不可輕忽
1歲3個月的女童,上個月因為出現嘔吐、腹瀉及全身痙攣等症狀,被緊急送急診,住院治療後還出現一次全身性痙攣的情形,經糞便檢查後,才發現該病童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腸胃炎合併痙攣。
輪狀病毒是引起幼兒腸胃炎主要的致病菌,尤其好發於1至2歲的幼兒,受感染兒童常會有發燒、嘔吐及腹瀉的症狀,而症狀嚴重的病童會因為嘔吐無法進食及大量水瀉,造成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併發症,嚴重者甚至會有休克及全身痙攣的現象。
輪狀病毒感染除了腸胃道症狀之外,還會有痙攣的併發症出現,而有少數的病童即使沒有高燒及電解質不平衡的情形下,仍然會有痙攣現象。通常這些病童都是在腹瀉2至3天後,突然發生全身痙攣、口吐白沫,以及眼神上吊意識喪失的症狀。由於這種情形的痙攣可能會復發1至2次,所以仍要提醒家屬,萬一發生痙攣現象,記得先讓孩子側躺,待痙攣自行停止之後,儘速就醫檢查。
由於輪狀病毒主要藉由「糞口傳染」,所以大人在處理生病幼兒的糞便時,如果沒有確實做到洗手的動作,很容易會將病原菌再帶給其他的幼兒,甚至也會傳染給自己,而有腸胃炎的症狀。所以輪狀病毒的影響不僅僅只有幼兒。
若家中幼兒已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,在照顧上,家屬要注意加強洗手,以免擴大感染;而在病童本身,因為輪狀病毒常會造成病童大量腹瀉的情形,所以應要注意讓幼兒有適當水份的補充,若一直無法進食又合併有大量腹瀉,而有脫水疑慮時,仍要儘速就醫治療才好。
目前輪狀病毒已有疫苗可以接種,家屬若擔心自己的幼兒感染,也可以考慮接種疫苗預防。不過,這種疫苗屬自費項目。
(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,如有不適或疾病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,以免貽誤病情,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。)